一般有技术形态蓄势,如三角形整理、平台整理、箱型整理等;有阻力位突破之前蓄势,如前期高点、成交密集区域(盘区)、均线附近等;还有突破后的回抽确认蓄势等。这里仅就平台蓄势整理结合实例加以分析。

图2-1,华联矿业:股价企稳后出现一波爬升行情,然后进行4个多月的蓄势整理,庄家完成蓄势整理后,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,出现一波“井喷”式主升浪,短短的10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超过一倍。
在主升浪发生之前的整理,大多是强势整理,而强势整理又是主升浪不可或缺的一步。但市场很多时候对强势整理有一种错误的理解:
一是认为强势整理可能会时间非常短,其实并非如此。有时候强势整理的时间会很长,也就是在完成建仓以后,强势整理可能要达到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。
二是有的技术人士在媒体上推荐股票后,一旦涨不上去,就声称是“强势整理”,很快会突破上涨的。其实股票不是在所有区间都会出现强势整理,强势整理应该是一种慢牛爬升式的整理型上涨,是加速上涨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。
一般而言,强势整理是一个时间和顺序概念,当个股在未来的时间内完成周期性主升浪时,是需要一定的量价变动程序的。这种变化程序的第一步,就是反转蓄势周期,随后进行强势整理,这种整理实际上就是夹在反转蓄势区间和主升浪第一波中间的填料。如果说从反转蓄势整理区间的涨涨跌跌到最后的突破,是行情发动的第一周期,那么强势整理股价的特点就会脱颖而出,完成一个完美趋势上升的过程,这时行情就向纵深阶段发展。
散户在本阶段要做的事就是关注,而不是提早买入。一旦向上突破,不惜追涨买入。追涨,不是追高,追的是涨势、气势。
三、挖坑型启动方式
在主升浪启动前进行挖坑洗盘是庄家常用的做盘手法,目的是制造一个空头陷阱,吓退最后一批持股者,然后股价快速腾空而起,形成一波主升浪,因而有人将这个坑称之为“黄金坑”。
股价建仓完毕后,经过第一波急涨后挖坑洗盘,然后再次上涨,开启主升浪行情。这种形态通常先出现几个交易日的拉高走势,然后回落调整,形成反弹结束的假象,一般回踩力度没有拉起力度强劲,但有时可能把整个涨幅吃完,然后开始快速上攻。这种情况反映的内在因素是由于时间较仓促,庄家先快速小幅拉高吸货,之后进行简短的打压洗盘,最后开始主升浪行情。
这种形态可以比喻为助跑起跳,股价先有数日助跑,然后一个下蹲动作,之后起跳。这是主升浪形态中最常见的走势,上涨力度较强,速度较快。
散户的操作要点和方法,股价在前期有一个盘升或横盘过程,通常这是庄家建仓期,然后出现短暂的急拉走势,涨幅在30%左右,成交量放大,在回落时成交量缩小,股价一般在30日均线附近获得支撑。洗盘结束后,在股价再次向上拉起时买入,或者在30日均线附近伏击做多(要求30日均线处于上行状态),如果买错的话,则在股价回落到30日均线之下时止损。